漫談廣東話與唐詩(共三節): 二零零九年 七月十八日 至 八月八日 -- 廣東話既是古方言,也比較接近唐宋的讀音。它具平仄四聲,及獨有的入聲,用廣東話唸唐詩宋詞,最有味道。
舒巷城的香港(香港故事協會主辦): 二零零九年 八月十五日 -- 舒巷城,原名王深泉,1921年生於香港,能詩能文能畫能小說。他曾北上參與抗日戰爭,亦曾到美國愛荷華作家工作坊深造,是一位多才多產的香港作家。舒氏於1999年病逝,十年後的今天,他的作品已成為香港文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行山樂 (共三節): 二零零九年 八月二十九日 至 九月十二日 -- 提倡行山,談論步行的許多好處,身心都獲益良多。介紹本港山徑,也舉一兩個外地步行的例子。
大自然令你更美《談護膚》- 郭芝君講 : 二零零九年 九月二十六日 -- 從整體健康出發,談怎樣達致美麗皮膚及平和心境,並介紹精油與芳香療法。
古文選讀《岳陽樓記》及《前赤壁賦》(二講): 二零零九年 十月十日 至 十月十七日 -- 介紹兩篇古典文學極品,文章優美,陳義宏博,影響深遠。並討論現代人怎樣發揚累積了兩千多年的智慧。
瑞典只有諾貝爾 - 左冠輝講 : 二零零九年 十一月十四日 -- 宜家傢俬、紳寶汽車、富豪汽車。這就是瑞典? 不!瑞典只有諾貝爾。但實現諾貝爾的遺願絕非易事,因為他親手寫的遺囑很有問題。
深秋遠足(龍虎山 - 太平山): 二零零九年 十一月二十一日 -- 秋高氣爽,宜做運動。但這次行山,運動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目標:我們希望可以藉此修心養性,暫時忘記日常瑣事苦事,靜靜地投入大自然,看樹聽鳥,樂以忘憂。行山而聽股市行情,而談別人是非長短,恐怕失去了行山的意義。
十二月詩會 - 詩人來賓李超鵬 (Kubrick Poetry主辦): 二零零九年 十二月十二日 -- 李超鵬朗誦自己的詩歌,並與來賓暢談創作經驗。
游於是乎始(一):情迷伊朗 - 張綺霞講 (共二節): 二零一零年 二月二十日 至 二月二十七日 -- 一個對山充滿幻想和迷思的女子,告訴你她如何被伊朗的美麗風光吸引著。漫步街頭,竟然感受到從未那麼深刻的寧靜和浪漫。
游於是乎始(二):土耳其掠影 – 石兆林講 : 二零一零年 四月二十四日 -- 石醫生介紹他的土耳其經驗,講旅游、歷史、文化、飲食 …
《雲行雨施》繪畫比賽:二零一零年 七月 至九月 -- 風急雲湧,跟著雨便嘩啦嘩啦的下個不停。於是,可以耕作,可以吃飽。雨是上天的恩賜,是大自然對我們的眷顧。只要順著大自然的法則行事,不浪費,不貪求,便能夠快快樂樂的過活,子孫也能夠好好地享用地球的資源。比賽希望能透過藝術形式,喚起大家對大自然的尊重,嚮往簡單一點的生活。
音樂是甚麼?- 王韵琳講 : 二零一零年 八月二十一日 -- 從音樂之起源講起,介紹音樂家、科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等如何對音樂有不同之體會、定義。音樂的社會及生物性功用又如何?從中我們可否替自己下一個對音樂之定義?
音樂、情緒、生理影響 - 王韵琳講 : 二零一零年 八月二十八日 -- 聽音樂時,你可知道身體產生之變化?討論音樂如何影響我們的感情,改變生理狀態。中間有小小實驗,邀請你一起參加。
《今夏,最後一個星期天》- The Hot Potters 無伴奏合唱演出 : 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九日 -- 夏日最後的一個星期天。The Hot Potters 作無伴奏合唱,成員六位,包括主唱、女高音、 女低音、兩位男高音、低音/擬聲擊節。演唱經典流行歌,以英文為主,並即場闡釋示範無伴奏合唱。
《發現張愛玲》(與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公共文化計劃」合辦):二零一零年 九月十七日 至 九月十九日 -- 展覽主題圍繞一代文壇才女張愛玲和香港以及母校香港大學的緣份和香港情,包括近年出版的作品、和摰友宋淇及鄺文美夫婦往來的書信、語錄便條等。展覽也為紀念九月為張愛玲九十歲冥誕暨逝世十五週年,讓公眾從張愛玲手稿書信的昔日芳華中,緬懷她的生命足跡。
音樂中之大自然(一): 月與夜 - 王韵琳講 : 二零一零年 九月十八日,九月十九日 -- 音樂聆聽與欣賞:中秋將近,何妨聽聽一眾音樂家如何描繪月與夜。
莫扎特效應與孩子成長 - 王韵琳講 : 二零一零年 九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六日 -- 每天給孩子聽莫扎特的奏鳴曲,會令他的智商增加嗎?1993年有研究發現聽莫扎特能提升認知能力。當時媒體推波助瀾,雪球越滾越大,有關產品應運而生,聲稱能增進孩子認知能力。我們將根據各種最新科學發現,找出聽音樂與孩子認知發展之間的關係。
音樂家之大腦 - 王韵琳講 : 二零一零年十月二日 -- 學習一種樂器,會否令你伶俐一點?這一講從科學角度介紹音樂家與非音樂家大腦運作之分別。
《萬聖節 (halloween) 前夕一起談鬼怪》: 二零一零年 十月三十日 -- 骨子裡,許多人心中其實《怕鬼》,若真的有鬼,怎知道它何時何地會加害於我?還是會暗中保護我?鬼究竟是甚麼?相信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會編織一個自己獨有的鬼形象。一起談談交換意見,也許能令我們對鬼多一點認識,也許能令我們對鬼有新的觀感。聊齋的鬼狐,好像不甚可怕,有時還是很可愛的呢。 有時間、有興致的話,可以旁及其他的《超常現象》。 是個很獨特、很有趣、很開眼界的分享。
《德國 表現主義畫家 諾爾德》 - 李超鵬講 : 二零一零年 十一月二十日 -- 諾爾德在丹麥與德國邊境的一個小村落渡過後半生,他於1927年親自建造的莊園如今是他的博物館 : 北地風光,水天廣闊,沼澤荒瘠,天氣瞬息萬變,造就了諾爾德的畫作雄奇峻峭,幻象幽秘。 諾爾德的畫,凝重、大膽、奇詭、流動。 他運用色彩出神入化、燦爛奪目。先睹色彩,才現造形。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1)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 二零一零年 十二月四日
攝影講座《攝影中國》(共二節)- Aaron Li 主持 : 二零一零年 十二月十一日;二零一一年 一月二十二日 -- Aaron Li 擁有多個國際攝影專業銜頭,如 Associate member of the 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 Master of the Photographic Society of America,並曾於世界各地展出。Aaron 最喜歡往國內尋找靈感,足跡遍大江南北,作品幽美非凡。他會與你們分享他在國內攝影的寶貴經驗及作品。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2) "Alan Watts: Cloud-hidden, whereabouts unknown (1)" : 二零一一年 一月二十九日
音樂講座 < Music and Emotion > - Gwendolyn Wong 主持 : 二零一一年 二月十二日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3) "Alan Watts: Cloud-hidden, whereabouts unknown (2)" : 二零一一年 二月十九日
《香港郊遊樂 2011》- 攝影作品分享會 : 二零一一年 三月十二日 -- 熱衷攝影者可將自己喜愛的作品與人分享。主題為《香港郊遊樂》,愛好大自然的攝影朋友,把美麗的風景攝影作品帶來,與志趣相同者交流分享。從中挑選精品二三十幅公開展出。
雨施舍中文書會 (1) 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 : 二零一一年 三月十九日 -- 佔領下的捷克只不過是個易於佈景的舞台,讓昆德拉可以得心應手發展他的長劇。其實人生在世,不論生於何時,活於何地,都得無時無刻面對荒謬與無奈,都像個半瞎子般設法摸索生命的意義;只要勇於反思,便隱隱地感覺到事事都好像透出不可承受的輕。 本書以生命哲學為綱,以愛情故事為緯。愛與不愛,愛與性,如何取捨?也是決定,也是行動,又怎樣衡量輕重?女主人公遠走農村,在大自然中尋求歸宿,她可以忘記過往,忘記故人嗎?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4) "the heart sutra" : 二零一一年 四月二日
雨施舍中文書會 (2) 高行健《靈山》(1) : 二零一一年 四月三十日 -- 《靈山》的文字細膩有力,佈局奇瑰,氣勢恢弘,令你思潮起伏不能自已,把眾多美麗而創新的影像深深的印在你腦海中。靈山自然是心中樂土。要到靈山,自然要經過漫長而艱辛的旅程。作者以親身的不平凡經歷,描繪奇異艱巨的旅程,得心應手。寫山水風景,寫各地人情,都令人耳目一新。繪畫原始森林令我們更加了解欣賞大自然的奧祕;描述奇譎男女情懷令思緒進入迷離浪漫的境界。靈山找不找到好像並不重要,貴在尋找的過程中,靈魂得到洗滌,自我得到鍛煉,每一段的經歷,每一刻的感受,都是那麼新鮮,那麼扣人心弦,那麼樂在其中;夫復何求?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5) "Yasunari Kawabata: the snow country" : 二零一一年 五月十四日
雨施舍中文書會 (3) 高行健《靈山》(2) : 二零一一年 五月二十八日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6) "Orhan Pamuk: my name is red (1)" : 二零一一年 六月十八日
雨施舍中文書會(4)川端康成《古都》:二零一一年 七月九日 -- 《古都》基本上表現出日本傳統的美學思想,藉由京都在戰後的人事情事糾葛、失散姐妹的離合情懷、男女的愛戀、傳統的媒妁婚姻。並配以日本傳統祭典所表現的內在拘謹心理意識之外顯,而透露出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風雅、與幽玄的獨特美感。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7) "Orhan Pamuk: my name is red (2)" : 二零一一年 七月二十三日
王韵琳鋼琴演奏會暨音樂分享會 : 二零一一年 七月三十日 -- 雨施舍駐舍音樂家王韵琳彈奏貝多芬、舒曼、蕭邦及拉威爾之鋼琴作品,也和聽眾分享她對樂曲之感受及彈奏時之悅樂 -- 不公開活動
好詞選讀(1)-《未老莫還鄉》韋莊詞: 二零一一年 十月二十九日 -- “韋莊詞注重情感的抒發,許多作品都追憶往昔在江南、洛陽的游歷,把平生漂泊之感、飽經離亂之痛和思鄉懷舊之情融注在一起。風格上善於用清新流暢的白描筆調,表達真摯、深沉的感情。”﹣百度百科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8) "Ben Goldacre: bad science"; David Biddlecombe 主持 : 二零一一年 十一月十二日
好詞選讀(2)-《問君能有幾多愁》李煜詞: 二零一一年 十一月十九日 --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王國維
好詞選讀(3)- 《揀盡寒枝不肯棲》蘇軾詞(1):二零一一年 十二月十日 -- “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 林語堂
陶瓷修復工作坊 - :導師 ANN KO : 二零一二年 一月七日 -- "如果你家中仍保留著昔日被打破的陶瓷,請你拿過來,讓我們用一雙巧手把零落的碎片重整,務求回復當初令人愛不釋手的模樣,再現樸素外表裡面真實的生命。"
古琴講座 - 王穎苑主講 : 二零一二年 一月十二日 -- 初聽古琴,不那麼吸引;但越聽越有味道。深入思索,感情內斂的讀書人都對這件樂器情有獨鍾。 雨施舍請到了王穎苑博士主持講座,介紹這件於2003年入選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樂器,並作示範表演。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9) "Joseph Stiglitz : Freefall - America, free markets, and the sinking of the world economy" : 二零一二年 一月十四日
好詞選讀(4)- 《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詞 (2):二零一二年 二月四日 -- “東坡詞,一片去國流離之思,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寄慨無端,別有天地。” - 陳廷焯《詞壇叢話》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10)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the evolving self : a psychology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 (1)" : 二零一二年 二月二十五日
好詞選讀(5)-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詞(1):二零一二年三月十日 -- “蘇辛,詞中之狂 …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 王國維《人間詞話》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11)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the evolving self : a psychology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 (2)" : 二零一二年 三月十七日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12) "Albert Camus: the myth of Sisyphus" : 二零一二年 四月二十一日
好詞選讀(6)-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詞(2):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 “辛稼軒,詞中之龍也,氣魄極雄大,意境卻極沉鬱。” -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游於是乎始(三)《京都賞櫻 2012》 : 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九日、二零一二年六月九日 -- 是櫻花盛放的日子:白的、粉紅的、挺上的、垂下的、千姿百態,千嬌百媚,燦爛得令人只能站在群櫻樹下默默無言。無數遊春者在樹下席地而坐,把酒言歡,載歌載舞。但聚散無常,夜來風雨,明朝但見滿地落英。百棵櫻樹瞬間怒放,千朵櫻花瞬間凋落,只能以《壯觀》形容。葵里畫廊/雨施舍的主人剛從京都回來,與你分享京都賞櫻的經歷和樂趣。
膠片笛 - 詹伍示範及講解 :二零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葉笛》這樂器勝在嬌小玲瓏,卻也能奏出好聽的樂曲。曾在山中聽到很別致的音樂,認識了詹伍伯伯。他更進一步,用一小塊軟膠片代替樹葉,取其便於携帶、簡單耐用。我們請得年逾八十的詹伍先生來葵里畫廊表演他的《膠片笛》,示範之餘,也會教我們怎樣製作、怎樣吹奏這小樂器。請來享受這充滿活力的個多小時,感受一下簡樸生活帶來的無上喜悅吧。
好詞選讀(7)-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納蘭性德詞:二零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 王國維《人間詞話》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13) "Franz Kafka: Metamorphosis and other short stories" ; David Biddlecombe 主持 : 二零一二年 六月二十三日
《孩子成長》座談會(1)- (4) :二零一二年七月十四日 至 八月二十五日 -- 雨施舍 Katherine 年幼至今一直喜歡與親朋同事討論兒女們的教育,興趣及健康等事情。現在孩子們大多完成學業了,或再深造,或在社會工作,身心都健康快樂。即使有個別沉迷電腦遊戲的,也終於發憤圖強,能夠經濟獨立,過簡單愉快的生活。Katherine 數十年來累積許多例子,箇中不乏趣味及意思。想來各位舊雨新知也有很多相關經驗。希望老中青能共聚一堂,分享心得,切磋各種老問題、新事物;解決疑難,打破執著。大家因此互相啟發得益,令下一代、下下一代能更加健康成長。若你有學童心理、青少年教育、社會工作等知識經驗,歡迎提供專精意見及事例。座談會無所不談,各抒己見,輕鬆愉快。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14) "Murakami Haruki: Kafka on the Shore" ; Cee Cee Biddlecombe 主持 :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好詩選讀(1)-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陶淵明詩(1):二零一二年八月四日 -- “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陶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 - 蘇軾《東坡詩話錄》
游於是乎始(四):北海道的蟹與湯 - 黃紹霆講: 二零一二年八月十八日 -- 蟹可吃,湯卻不可飲。兩者都是故事主人翁 Alex 到日本旅遊必做的事情:泡溫泉(湯)和吃蟹。 日本人愛光著身體泡湯泉,人人玉帛相見,不分你我。在冬天下半身泡在炙熱的溫泉水裡,頭頂卻是《撒鹽空中差可擬》的雪花,那種冰火交織的滋味要嚐過才會愛上。在日本常吃的蟹有松葉蟹、毛蟹和帝王蟹,那一種蟹比較好吃?一頓光吃蟹的料理究竟吃些什麼?吃一頓全蟹晚宴動輒要幾千日元,有沒有精明一點的吃法?Alex愛到日本旅行,至今出行日本近三十次,不諳日語的他既羨慕懂日語的可更深入接觸日本,卻又阿Q地自詡對日語一竅不通更能保住遊子之心。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15) "Henry David Thoreau: Walden" (1);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好詩選讀(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詩(2):二零一二年九月十五日 -- “檀道濟說他 ‘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一個人。他最能領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覺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以看得出來。” -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16) "Henry David Thoreau: Walden" (2); :二零一二年十月六日
游於是乎始(五)- 哥本哈根:現代人、現代城 - 王韵琳講: 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三日 -- 哥本哈根在世界上《最適合居住的城市》當中,名列前茅;也是《最佳設計城市》之一。市內多古教堂和城堡,稱為《尖塔之城》,但近年湧現許多優美的現代建築,且看丹麥人如何將新與舊融合起來。哥本哈根是個服務業發達的城市,同時是《單車城》,有四百公里的單車徑,百分之四十的上班族都以單車為交通工具;也是《環保之都》,正朝著零炭排放前進。
游於是乎始(六)- 維也納:兩個世界 - 王韵琳講: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日 -- 維也納歷史上溯羅馬帝國,自然有許多古建築,它的甜品也遠近馳名,但一說起維也納,不免想到它的音樂。大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布魯克納、馬勒、勃拉姆斯、維瓦爾第等都長眠於此。鋼琴家王韵琳要為我們介紹這著名的《音樂之都》,它的宏偉歷史、它的暢旺旅游業。喜愛文化、歷史、古典音樂的朋友, 不容錯過。
茶聚分享 - - 龍翼雲 主持: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 不是一個普通的茶聚。 龍翼雲先生請你放下一眾大事小事、要事瑣事,開心事煩惱事,來到葵里畫廊-雨施舍,與同道中人一起分享閑適、鬆弛、活在當下的個多小時。龍先生酷愛茶藝,並進一步追求《茶禪一味》的境界。他會帶領大家一方面欣賞茶的色香味,另一方面在專注喝茶中,體驗生命的寧靜悅樂。明代孫一元有《飲龍井》詩:《平生於物原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對物質享受功名利祿多一分疏遠,對茶便多一分享受。日本僧人澤庵宗彭則說:“茶意即禪意,舍禪意即無茶意。不知禪味,亦即不知茶味。”禪意卻又不止於喝茶,終有一日我們在日常大事小事中都體會到自然自在。
好詩選讀(3)-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詩(1):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三日 -- “右丞崛起開元、天寶之間,才華炳煥,籠罩一時;而又天機清妙,與物無競,舉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膠滯其中。故其為詩,真趣洋溢,脫棄凡近,麗而不失之浮,樂而不流于蕩。即有送人遠適之篇,懷古悲歌之作,亦復渾厚大雅,怨尤不露。茍非實有得于古者詩教之旨,焉能至是乎。” - 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
游於是乎始(七)- 兩個香港女孩在德國 - 伊華、李文珊 主持: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一日 -- 言語反映思維﹣由日耳曼語系發展出來的德語,在文法結構上也反映了德國人刻板而又嚴謹的性格。Eiwa 和 Michelle 曾一起學習德語,也在德國生活過。在和香港相隔四分之一個地球的德國,學著過異國生活,才發現現實和課本的德國差距這麼遠。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她們暗中羨慕德國人悠閑的生活,卻又懷念香港的方便。在德國生活,令她們對自己家鄉有另一番體會。
Gwen Book Club 讀書會 (17) 芭蕉:奧之細道 - 王韵琳、李超鵬、中村香織主持: 二零一二年 十二月八日 -- 芭蕉是十七世紀日本大詩人,寫了許多清麗的俳句,每首以短短十七個音節,寫出深厚的哲理和感情。他寫人,人寫得越渺小,越襯托出大自然的宏壯。1689年芭蕉以五個月的時間,做了一次日本東北部的長旅行,全長二千四百公里,以步行為主,路途艱辛而危險。《奧之細道》記載了這次行旅行,以精緻美妙的散文和俳句混合體,說盡風土、人情、銳思、感受。《日、月是百代的過客,年也是旅人。船家漂泊一生,馬夫馭馬終老,都是長年旅客,去到那裡,便宿於那裡,而古人死於旅途者甚多。多年來,我每看到孤雲隨風飄流,便強烈興起到處漫遊的念頭。》- 錄自《奧之細道》
深秋遠足(烏蛟騰 - 荔枝窩 - 烏蛟騰): 二零一二年 十二月九日 -- 全程步行約六小時,坡度平緩。沿途風景優美,可看到魚藤、紅樹林、古村。
跳出框框:美化畫框工作坊 - 導師 Flora Yu: 二零一二年 十二月十五日 -- 節日將至,何不手繪一幅溫馨的圖畫,放在一個自己裝飾的畫框(不論新舊)內,送給你至愛的親人、最好的朋友。那一定是最佳禮物,既發揮創意,更能表達心意。雨施舍的 Flora 將會在工作坊中示範和指導參加者怎樣用簡單的物料美化一個木框,時間許可的話,Flora 也可以教你怎樣畫一幅別緻的圖畫。
好詩選讀(4)-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詩(2):二零一三年一月五日 -- “王維之作,如上林春曉,芳樹微烘,百囀流鶯,宮商迭奏。黃山紫塞,漢館秦宮,芊綿偉麗于氤氳杳渺之間,真所謂有聲畫也。非妙于丹青者,其孰能之?矧乃辭情閑暢,音調雅馴,至今人師之誦之,為楷式焉。” -《史鑒類編》
與友好談喝茶 - - 陳中寶 主持: 二零一三年一月十二日 -- 中國人喝茶,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從簡到繁,至今已成為一門大學問。舉凡茶的品種、茶的製作過程、茶的品質、喝茶的用具、泡茶的方法,每一項都值得深究。當然,茶既是飲品,最重要的,還是它的色香味。喝茶又是藝術,靜靜的喝茶,不知不覺也就禪意盎然。茶的學問既宏大廣博,普通一個現代人實在難以把握。我們請得對喝茶甚有認識的陳中寶先生抽空給我們略談喝茶的ABC,也會替我們解答喝茶的FAQ。歡迎雨施舍的朋友參加。陳中寶先生自九十年代初愛上品茗及茶具,便展開一日不可以無茶的生活。近年遊走中台兩地產茶山區茶園,從用心做好茶為出發點,找出優質好茶。當日將會帶來兩款茶(一般人較少接觸到的) 沖泡給大家品嚐!
游於是乎始(八)- 漫遊慢食.深味意大利 - 梁潔華 主持: 二零一三年二月二日 -- 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搖籃,坐落於陽光燦爛的地中海,而意大利語明快的音節、繁麗的文法,更賦予了這個國家熱情奔放的基因。悠閒、慵懶、甚至散漫,是人們對意大利的普遍印象,但意大利人對藝術、對食物、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卻又是那麼嚴謹。Ellie,一個普通的香港女孩,因為對意大利飲食文化產生興趣,於是跑到意大利學起意大利語,並跟意大利媽媽們學做手工麵條;更以語言和飲食文化為經緯,逐點逐點地了解這個矛盾得如此美麗的國家。
雨施舍中文書會 (5) 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1) - 黃紹霆主持 : 二零一三年 二月十六日 -- 《馬奎斯以《百年孤寂》一書奪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本書是他一九八五年的作品,書名也譯作《霍乱时期的爱情》。顧名思義,這是一本關於愛情的作品,人稱之為愛情百科全書。一段一段的愛情,千變萬化,琳琅滿目,寫盡人間悲喜、冷暖、無奈,也寫盡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有情人歷盡艱辛,終成眷屬,在五十年之後。究竟愛情是甚麼?《能夠待在一起,這簡單的幸福已經足夠。》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馬奎斯
日本人的茶道 : 二零一三年 二月二十三日 -- Angie Nagano, Jimmy Muramatsu 主持
游於是乎始(九)- 尋找芭蕉的足跡 - 李鎮錦 主持: 二零一三年三月九日 -- 四百年前芭蕉俳聖做了一次長旅行,從當日之深川(今東京)出發,經日光、松島等地,歷一百五十日,二千四百公里而止於岐阜縣大垣。全程以走路為主,間或騎馬。歷盡艱辛,為的是採訪風土人情,尋找地方詩風,深究歷史傳說。完成了亦詩亦史亦遊記的《奧の細道》。 李鎮錦深愛歷史,熟識日本文化,因緣際會用現代交通工具,重走芭蕉當年旅途之第一段,從東京到松島,約三分之一路程。李先生與我們分享在路途中所見所聞,兼及日本詩的發展,芭蕉的俳句,並以他對日本歷史的深刻認識,把歷史、地理、文學、風俗習慣來一個整合詮釋。
豎琴分享 - 丁芷慧 主持: 二零一三年三月十七日 -- 豎琴及竪琴曲目介紹、現場演奏
雨施舍中文書會 (6) 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2) - 黃紹霆主持 : 二零一三年 四月二十七日 -- 《馬奎斯以《百年孤寂》一書奪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本書是他一九八五年的作品,書名也譯作《霍乱时期的爱情》。本節繼續談情說愛。愛來無影、去無蹤。費爾米納舉頭一望,愛情便一去不返 -《去似朝雲無覓處》。於是,阿里薩把熾熱的愛火冷藏,用一段段的關係填補不能忍受的空虛。愛情是個撲朔迷離的萬花筒,可以有千百種表現、千百種組合。真愛以誠為本,逍遥於情、性、禮三者之間,乘風破浪,也無風雨也無晴。有情人終成眷屬,但自造疫船,不能靠岸。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
格林童話的幻象世界 - Ulrike Erdmann 主持: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一日
好詩選讀(5)-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1):二零一三年 五月十八日 -- 《童子解吟長恨曲》,這是唐宣宗《弔白居易》詩中的一句,離開長恨歌作成已四十年。那時,婦孺、牧童、僕役 … 都已能把白居易的詩誦得琅琅上口,原因是他的詩明白易讀,內容豐富。 長恨歌是一首一百二十句的長篇敘事詩,寫家傳戶曉的唐明皇與楊貴妃歷史故事。但白氏意不在於記載歷史,而是以無限的想像力,寫成一首震撼人心的長詩。故事悽婉,佈局巧妙,感情深摯,語言流暢,讀來一氣呵成,回味無窮。 白居易最擅長把人物融入景物之中。《芙蓉如面柳如眉》,觸景思人,不禁悲從中來;敘事、寫景、抒情,三者合而為一。他這樣形容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一篇長恨有風情》。
電影欣賞及討論 《東京物語》 - Kaori Nakamura 主持 : 二零一三年 六月一日 -- 最近上映了著名導演山田洋次的《東京家族》,是導演向他的前輩大導演小津安二郞致敬之作。小津六十年前拍了部《東京物語》,是電影中的經典。電影界普遍給予最高評價,認為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東京物語》描述老年父母從鄉間往東京和事業心重的兒女們相敘的尷尬情境。這個普通故事。在大導演手中,言有盡而意無窮,不說教,不評理,卻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之間思考大問題。父慈子孝是個東方理想,但許多時候,父雖慈,子難孝。西方呢?也有父慈子孝的“美德”嗎?還是他們有另一套現實一點的標準:父可慈,子不須孝?山田洋次把黑白的《東京物語》重組,把鄉村從廣島搬至瀨戶內海,拍成彩色的《東京家族》,說明六十年後,問題還是問題,是東方社會的問題?
游於是乎始(十)- 白透黑森林:所見所聞所想 - 二零一三年六月十五日 -- 黑森林在德國西南,群山起伏,密林連綿,大約縱一百六十公里,橫六十公里。黑森林火腿、黑森林蛋糕都很著名。火腿蛋糕只為貌相,森林才是本來面目。雖然,經過連年斫伐,森林的面積已大大縮小,但仍舊舉目皆樹。可以說,大自然是黑森林最重要的資產。2011年德國申請名列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便以黑森林為代表。種種墨緑色的松杉高聳入雲;林密蔽天,黯然無光,是以森林名黑。廣袤山林中,共有幽徑二萬三千公里,是遠足者天堂。當然,森林中,千百小徑交錯,雜亂,昏暗,神祕,很易迷路,是童話情節之上佳境域,是格林兄弟靈感之泉源。每年,黑森林都會“變白”,變白是好事,嚴冬中,冰雪可以保護森林。此時此際一片雪白籠罩黑森林,無疑是個十分迷人的世界。這是一節影像分享、經驗交流,讓你感受一下黑森林的宏大,大自然的壯麗 -- 到處都呈示著德國文化的精粹。
好詩選讀(6)-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2):二零一三年 七月六日 -- 《一篇長恨有風情》,長恨歌並不是傳記,而是一篇長詩,情感豐富,想像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是以紀實方面,可能詳略參差,虛實難辨。同一時間,陳鴻寫了一篇長恨歌傳,可替長恨歌提供許多補充性資料。讀完了詩,便會尋根問底,想了解多一點史實。楊貴妃是否由唐玄宗親自揀選入宮?馬嵬坡下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海上是否真的有仙山?楊貴妃是美麗的女神,還是邪惡的女人?《長恨歌》歌頌愛情,還是諷刺君主?白居易有個初戀情人,後來被逼分開,是否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對後世影響很大。清初大戲劇家洪昇寫成《長生殿》傳奇,加進許多新元素,重塑唐玄宗與楊貴妃性格,耐人尋味。
心理探討(1)- 內向人是有福的 - 黃紹霆主講:二零一三年 七月二十日 -- 人心千變萬化,心理學家從千變萬化中,整理出幾種重要性格特質來。其中一種特質是內外向。不要看輕這人性兩極,人生的許多悲苦、分合、成敗都從中生起。 內向的人比較少在公眾場合說話,比較保守,喜歡獨來獨往,一個人看書、思考、爬山、做電腦,… 現代社會信奉資本主義,重經商重管理,很自然地,外向的人佔盡優勢,社會需要外表《進取》、《圓滑》、《多講》的人。他們當了《成功人士》,自然看不起內向的人。內向人啞子吃黃蓮,只有承認失敗。然而,據西方資料,許許多多的科學家、音樂家、藝術家、詩人、作家、數學家、哲學家、… 都很內向。也許,避免無謂的應酬,無謂的談談笑笑,多沈默獨處,多長時間深思,才可以揮灑自如的創作,推陳出新,追求卓越。 究竟《內向》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還是可以後天訓練成外向?有需要變向嗎?天生內向的人,在這個敵視他們的社會中,怎樣安身立命? 參加者到時可先做一個簡單的心理測驗,看看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
好詩選讀(7)- 文天祥正氣歌:二零一三年 八月三日 -- 南宋為元所滅,文天祥被俘,囚於獄中,受七氣煎熬,卻不為所動,因心中存有天地之正氣,《 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此氣即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是中華民族兩千年來的人格理想。養成了《浩然之氣》,便《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從來都有許多堅持理想,屹立不倒的志士仁人。世界就靠一個個這樣的志士仁人,保住元氣,不為惡勢力所吞滅。讓我們追溯歷史長河,回顧一下古今中外的勇士,他們敢於逆潮流,抗迫害,以守護自己的理想。
思考課題 (1) - 快樂 : 思與辯 - 二零一三年 八月二十四日 -- 當今資訊發達,知識泛濫,卻真假難分,要辨別真假,便要提高思考能力,要提高思考能力,便要時常利用機會動腦筋、想問題。每一個《思考課題》都是練習思考的好機會。每次選一個有趣而值得探討的課題,讓大家想想該怎樣思考,思考甚麼。 要怎樣思考《快樂》這個課題呢?尋找快樂大抵屬於普世價值,但快樂是甚麼?有沒有全人類公認的標準? 我快樂,只有我知,也只有我在尋找我自己的快樂。但我的快樂是否一直不變?昨天覺得快樂的,今天會不會毫無感覺?別人怎樣影響著我?快樂指數高的國家,又在提倡甚麼?它會令國民快樂一點嗎? 問題源源不絕 — 懷疑是思考的支柱。
英文詩入門 - Cee Cee Biddlecombe 主持: 二零一三年九月七日
從游俠到武俠 ─ 中國的<俠>文化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三年 九月二十一日 -- 中國傳統文化裡有所謂俠義精神,相對於主流的儒家思想而言無疑是末流異端,千百年來卻是民間普遍仰賴的道德力量,基層社會尤其視為脫困解厄的希望。唐代傳奇、宋明桿棒故事、清俠義小說,以及近代的武俠小說,均為此種俠義精神的具體形相。 「俠」可是中國文化所獨有?何時出現在中國歷史舞臺?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從歷史的「俠」到文學的「俠」,以至今天的「武俠」,其發展如何?本講深入淺出,梳理大概,探討此豐富課題。 左冠輝於一九七零年代末畢業於浸會學院英文系,後獲倫敦大學法律學士學位,曾任教師、編輯、翻譯、寫作人與大學行政人員,現為中文大學中文系兼職講師,亦從事翻譯與編撰工作。 左先生博覽群書,貫通中外,其言必信,其行必果,以儒俠稱之,誰曰不宜?
雨施舍中文書會 (7) 許地山《空山靈雨》 - 二零一三年 十月十二日 -- 許地山的《空山靈雨》是本薄薄的小書,是本令人愛不釋手的散文集。《空靈》清淨,既樂在人間,也飄然世外。 一幕幕的回憶、一頁頁的感想,都緣於《生本不樂》,若在《不樂》當中,在平常小事當中,能夠感受生之美妙、生之奧妙、生之妙趣,那麼,《不樂》便蛻變成幽深之妙境,可以棲遲,可以回味。 許地山是二十世紀初的文學家,精研佛道二家之學;也服膺基督教的大愛。在《空山靈雨》中,有許多《言有盡、意無窮》的情景,令人徐徐從迷入悟。 許地山留學英美,也曾居東南亞、印度。他的散文充滿異國情調,令人回味無窮;晚年在香港大學中文系當主任教授,進行教育改革。家住羅便臣道,死後葬於薄扶林道基督教墳場。
漫談諾貝爾和平獎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三年 十月二十六日 -- 諾貝爾獎是全球觸目的世界性大獎,影響深遠,但每年得獎名單公布後幾乎都有爭議,不過五個獎裡有四個只有行內人才懂得箇中道理,和平獎卻似乎一般評論員即可月旦。和平獎也很特別,其他四個獎都由瑞典處理,負責和平獎的卻是挪威。為甚麼會這樣? 諾貝爾為甚麼會設一個和平獎?是否果如傳說的與一段若有若無的感情有關?這個和平獎究竟是甚麼的一回事?過去百年的得獎者是些甚麼人或團體?其中有脈絡可尋嗎?本講會一一探討。 四年前,左冠輝也曾在畫廊講諾貝爾獎,談及《諾貝爾親手寫的遺囑很有問題》。今次專講和平獎,也會談及諸多問題:斯大林曾獲提名,奧巴馬曾獲獎,… 和平是甚麼,真的難以界定。左先生將有以教我們。
心理探討(2)- 做個有型人 - 九型性格探討 - 黃紹霆主講:二零一三年 十一月二日 -- 我們在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中,最要緊的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短、愛憎、習性,便可以趨吉避凶,勇往直前。若能了解別人,我們處理人際關係就能如魚得水,知己知彼,先知先覺。九型人格作為分析性格類型的一個重要系統,其特點在於不止於告訴你是何種性格,並且透過九角星上的連線,九型人格更能指出每種性格與其他性格的關係。你知道自己在壓力狀態下的表現嗎?又曾否嘗試發展自己在輕鬆狀態下的潛能? 在本節中,我們除了簡述九型人格的九種類型、側翼、解離與整合方向,還會探討一些有趣話題:為什麼九型人格只有九型,而不是十型?一個人能否同時屬於兩種性格類型?性格是三歲定八十還是可以通過後天改變?能否從一種類型轉為另一型? 九型人格和榮格的MBTI有什麼關連? 了解自己,以征服世界。
傳奇詩人周夢蝶 - 其人其詩 (1):二零一三年 十一月十六日 -- 傳奇,是從外人的角度看詩人。詩人看自己,只見純淨樸拙,真摯赤誠,過最簡陋的生活,以明察人生之至理。他在台北鬧市中擺攤賣書以糊口,就像十七世紀哲學家斯賓諾莎磨鏡過活,過的也是最簡樸的生活。 周夢蝶今天九十多歲了,詩作共三百多篇,都是嘔心瀝血,字字珠璣之傑作。他讀書很多很博,他的詩既寄意於傳統詩詞,書寫心中哲理禪思,復融會西方宗教與哲學。最令人回味無窮的,是詩人安貧樂道,純樸深情處處流露,在悲涼孤寂中透露生命的幽美與喜悅。 詩人一生堅持真純與簡樸、追求完美、視野高遠、對萬物充滿熱愛。讀他的詩,既神遊於天地無窮,也眷戀於此時此刻。 『 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 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 ── 我寧願為聖壇一蕊燭花 或遙夜盈盈一閃星淚。』
港台齋 talk - 王韵琳主講:二零一三年 十一月三十日 -- 此 talk 非由香港電台主辦,齋 talk 也非只聽 talk 不看影像。港台者,香港與台北也,齋者,素菜也。 時下不少人喜愛素食,香港有許多素菜館,台北更多。港台之間有甚麼分別呢?好不好吃呢?這個齋 talk 打算告訴你。 當然,我們很希望了解一下,素食者為甚麼好好的鮑參翅肚不吃,卻把眾人認為是淡而寡味的豆腐、薯仔放進口呢? 有人說:我不要殺生。 有人說:我希望活得健康一點。 有人說:我要減輕地球的負擔,這是人人的責任。 有人說:我不喜歡肉味。 你有甚麼意見呢? 也許,在無肉與多肉之間,可有許多立足點吧。
好詩選讀(8)- 李商隱的愛情詩篇(1):二零一三年 十二月十四日 -- 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流離奔波,但文學上成就出眾,是晚唐最傑出的詩人。他的情詩尤受人喜愛,處處流露出深邃沉鬱之美。他天生感情充盈,敏感細膩,是個深懂而享受愛情個中三昧的情癡,與沈醉於功名利祿的職業官僚,南轅北轍。愛,既歡悅、也憂傷,既欣然當下、也惘然回味,都是深深純情。 他的愛情詩篇想像力豐富、鑄詞優美、用典神妙,以一個個朦朦朧朧的意象引發無限遐思,徐徐進入不可言喻的愛情妙境。讀來隱晦、迷蒙、淒怨、空靈、若即若離、如夢如幻、似懂非懂,而美在其中。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淺談梁啟超《壯別》詩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三年 十二月二十八日 -- 一八九八年,維新運動失敗,梁啟超亡命日本。翌年耶誕前,梁乘船赴檀香山。時值新舊世紀之交,梁困舟中,但見天水茫茫,唯心潮如浪,不能自已,遂賦詩數十首,並錄其六首同體者,題為《壯別》。本講除淺談此六首詩外,並略及當時之歷史,亦回顧晚清仁人志士之事蹟也。《欲閒閒未得,橫槊數興亡。》
墨子(1):兼愛 :二零一四年 一月十八日 -- 春秋時代,儒家與墨家同為《顯學》, 可以付諸實踐,為大眾所接受。其後諸侯爭戰,見利忘愛。至漢代獨尊儒術,墨學便漸漸式微。其實,墨子所標榜的,大都切中時弊,務求人人安居樂業,社會和平穩定,雖然不獲秦漢以來的君主提倡,但清朝以後,又再得到世人重視。細看其主張,與現代人所渴求的,不謀而合;更與近世西方哲人睿見,殊途同歸。 《兼愛》是墨子學說的中心思想,與儒家的《別愛》大相逕庭。《愛》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我們天天說愛道情,各宗教也以《愛》為基本教義, 但《愛》究竟是甚麼? 墨子的《兼愛》又是那種愛呢? 《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周夢蝶詩 (2):二零一四年 二月八日 -- 周夢蝶今天九十多歲了,詩作共三百多篇,都是嘔心瀝血,字字珠璣之傑作。他讀書很多,他的詩既寄意於傳統詩詞,書寫心中哲理禪思,復融會西方宗教與哲學。最令人回味無窮的,是詩人安貧樂道,純樸深情處處流露,在悲涼孤寂中透露生命的幽美與喜悅。詩人一生堅持真純與簡樸、追求完美、視野高遠、對萬物充滿熱愛。讀他的詩,既神遊於天地無窮,也眷戀於此時此刻。上一次的十首詩選自他的兩本詩集《孤獨國》與《還魂草》,是他早期的作品,前者出版於一九五七年,後者一九六五年。三十七年後,周夢蝶出版了第三本詩集《十三朵白菊花》,又四年之後《約會》。今次的詩,便選自這後期的兩本詩集。後期的詩,更直接,更具禪意,也充滿慈悲心,徐徐歸於和諧與自然,與萬化冥合。 《 既生而為花 既生而為蝴蝶 你就無所逃於花之所以為花 蝴蝶之所以為蝴蝶了》
游於是乎始(十一)- 中山道:馬籠至妻籠 - 二零一四年 二月二十二日 -- 日本江戶時代(1603 - 1867),由東京前往京都,可走「中山道」或「東海道」,都是古驛道,沿著驛道有許多驛站,在日本叫「宿場」。東海道在南,比較接近海岸線,也稱「東海道五十三次」, 因為途中經過五十三個「宿場」,從東京的日本橋一直走到京都的三條大橋。「中山道」也從東京的日本橋一直走到京都的三條大橋,但走的是較北面的內陸山中路線,中間經過六十九個「宿場」,全長五百公里。 東海道經過當今日本最繁盛的地域,是以古道已殘存無幾。但中山道經過的多是人口沒有那麼稠密的地方,所以許多段古道,仍保存至今,修復工作不斷。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由妻籠宿至馬籠宿一段八公里古道。山巒起伏,流水淙淙,漫步其中,可發思古之幽情。
莊子(1):逍遙遊 :二零一四年 三月八日 -- 人生充滿困擾,壓力從四方八面而來。從心底裡,多麼渴望可以擺脫枷鎖,追求人生自由自在的境界。 莊子教我們,要不斷修煉自己,提昇思想,向前邁進,達到逍遙自得的生命層次。 《逍遙遊》是莊子書的第一篇,提出了開放心靈,更新自我,就如鯤之《化》為鵬,遨遊於宇宙之中。 要累積修養心性工夫,開闊眼界,才可以脫離塵俗的羈絆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英女被擒記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四年 三月二十二日 -- 一八四零年,即清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打得如火如荼,浙江外海舟山有英國船陷入浮沙後翻沉,生還者被俘,其中有一英婦,詰問下疑是英國公主,引起哄動。此事傳至日本,愈演愈奇,加鹽添醋,幾成神話。真相究竟如何?本講以這個故事為主,亦略述鴉片戰爭之情況及對中國和日本的影響。
李超鵬的藝術世界 (1) [人.生] - 王韵琳主持:二零一四年 五月十日 -- 王韵琳與我們分享她觀看李超鵬畫的感受和心得。她暫充導賞員,帶領我們走入畫家的世界。本節介紹他的早期藝術,探討在八十年代從教師轉畫家的心路歷程。對藝術的強烈愛好令他不得已地拋棄粉筆、拿起畫筆。 《沉迷於色與線, 寄情於景與境, 最愛花裡看世界, 最愛編織荒唐夢。》藝術家的作品自然反映他的世界觀,和對事物的看法。李超鵬當年又怎樣看世界呢?藝術對他來說,意義何在?89年時有評論這樣寫他:“在大刀闊斧的色與線中,卻可以看見澄明幼細的胸懷,技法令人想起梵高哥耶等,但是心法則要恬雅的中國。”翻看他的舊作,看看如何具有東方韻味。
今天再讀《逍遙遊》 - 邱艷紅、李超鵬 主持討論:二零一四年 五月二十四日 -- 三月初,我們介紹了莊子的《逍遙遊》,但時間所限,未能深入討論,尤其沒有談及莊子的想法對我們現代人的啓示。《逍遙遊》揭示一個解放自己、達致完全自由、無牽無掛的境界。要達到這個境界,須不斷的修煉自己,擺脫功名利祿的束縛,向無己、無功、無名的「至人」人格進發。 現代人是否覺得莊子 “老土”,落後,食古不化,不合時宜?現代人是否可以沈醉於科技世界、便利文化中,忘卻憂慮,來去自由,而毋需莊子喋喋不休? 請來參加這個討論會,你一定會有所得,學會以逍遙自在的態度,抵擋從四方八面而來的壓力。
基督徒托爾斯泰 - 李慧娟 主講:二零一四年 六月七日 -- 托爾斯泰當然是基督徒。他寫了一本《聖經要略》。他也尊重其他宗教,因為只要信之以誠,辨之以理,一切良善之宗教都叫我們探討生命之終極意義,思索自己與大宇宙的關係。那是內省,是神修。托爾斯泰認為,神的認識等同日常生活。 他所隸屬的俄國東正教會卻熱衷於世上的東西,注重傳統、權力和利益,不思革新,與政客商人同流合污。這與托爾斯泰的理想與真誠南轅北轍。於是,在1901年,被逐出教會。逐出教會,無損托爾斯泰之為基督徒,真正的基督徒。因為,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追逐名利權力,不可能是基督的信徒。 李慧娟自少閱讀托爾斯泰,尤喜他的《捨己》《人人平等》的基督精神。且看她怎樣理解托爾斯泰的心境、生命和智慧。
叫魂 ─ 1768 年的中國妖術大恐慌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四年 六月二十一日 -- 清代至乾隆一朝,國力達到巔峰,唯乾隆中葉,本來是無知小民的謠言卻掀起一場妖術大恐慌,攪得天翻地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這股稱為「叫魂」的妖術怪風席捲十多個省,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均大受影響,從一月到十月,幾乎整年,百姓人心惶惶,官員疲於奔命,王帝寢食不安。在世界醞釀劇變的前夕,這股妖風吹開了盛世的帷幕,大清帝國的社會面貌暴露無遺。本講主要講述這股妖風的來龍去脈,亦略及當時的清代社會。
墨子(2):非攻 :二零一四年 七月十二日 -- 春秋時代,儒家與墨家同為《顯學》,兩學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為大眾所接受。其後諸侯爭戰,見利忘愛。至漢代獨尊儒術,墨學便逐漸式微。其實,墨子所標榜的,大都切中時弊,務求人人安居樂業,社會和平穩定。《非攻》就是反對攻打他國。戰國時代諸侯總愛互相兼併,以擴張領土、增加勞動力。但一切戰爭都牽涉到人命財產的損失,主張《兼愛》的墨子一定要傾力反對。他不但提出了服人的理論,更因為他既是科學家、工程師,又是組織領導,所以他並非空口說白話,而是坐言起行。許多有趣的事例可供參考。有沒有《正義》的戰爭?以武力對付武力,可以嗎?西方不也有 pacifism, nonviolence 的主張嗎?與《非攻》是否不謀而合?《昔者禹征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此皆立為聖王,是何故也?》
游於是乎始(十二)- 倫敦的園林 - (影像分享) 二零一四年 七月二十六日 -- 倫敦以園林勝,佔城市土地之百分之四十,在世界城市園林中,名列前茅。而且,質與量並重,漫行其中,景色怡人,心境開朗。 園林本是皇族游玩狩獵的地方,其後公眾也可自由進入,早於 1637 年海德公園已開放給市民;如今共有八個《皇家》公園。皇家公園之外,尚有許多各有特色之園林,如西南方 Kew 皇家植物公園的植物,全球品種最多。北面的 Hampstead Heath 則岡巒起伏,老林嫰草,可逛可息,稱作 urban wild park,在鬧市中復得反自然。 請來坐游倫敦的《緑》。
莊子(2):秋水 :二零一四年 八月九日 -- 《逍遙遊》教我們要開放心靈,改變更新自己,達到逍遙自得的生命層次,遨遊於宇宙之中。 《秋水》是莊子的代表作之一,探討事物的真面目 — 原來一切價值判斷都是相對的,大小、貴賤、有無、是非 … 都沒有一定的標準。事物的發展,也沒有一套必然的規律。要活得自由自在,人要反樸歸真,切莫離開自然。 《無以人滅天。》
李超鵬的藝術世界 (2) [游.思] - 王韵琳主持:二零一四年 八月二十三日 -- 王韵琳與我們分享她觀看李超鵬畫的感受和心得。她暫充導賞員,帶領我們走入畫家的世界。本節探討他在決定全職繪畫後的心路歷程。 李超鵬凡事尋根問底。他不斷的問:「藝術意義何在?」這個問題其實從屬於這個終極問題:「人生意義何在?」要解決問題,他學與思並重,以屈原為榜樣:「吾將上下而求索。」 遊歷是認識世界的好方法,去一個新地方,感受異地的風光氣候,經歷不同的生活方式、價值觀,會有新體會,新衝擊,行為要適應,思想也會更新。 且來看他的畫怎樣跟著他的思想演化吧。
馬可孛羅傳奇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四年 九月十三日 -- 十三世紀威尼斯人馬可孛羅大名家傳戶曉,他的遊記面世後經多次翻譯傳抄,質疑其內容不確者大不乏人。有學者甚至懷疑是否真有馬可孛羅其人。擁者與反者兩派爭辯不休。 馬可孛羅究竟是個甚麼人?他的遊記可信嗎?意大利粉和薄餅真的經馬可孛羅自中國傳入歐洲?本講座將談及正反兩方的論點,大家可自行判斷。
好詩選讀(9)- 李商隱的愛情詩篇(2):二零一四年 十月十八日 -- 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流離奔波,但文學上成就出眾,是晚唐最傑出的詩人。他的情詩尤受人喜愛,滿載深邃沉鬱之美。他天生感情充盈,敏感細膩,是個深懂而享受愛情個中三昧的情癡。愛,既歡悅、也憂傷,既欣然當下、也惘然回味,都是深深純情。 情詩想像力豐富、鑄詞優美、用典神妙,以一個個朦朦朧朧的意象引發無限遐思,徐徐進入不可言喻的愛情妙境。讀來隱晦、迷蒙、淒怨、空靈、若即若離、如夢如幻、似懂非懂,而美在其中。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阿伯拉與哀緑綺思的情書:二零一四年 十一月一日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古往今來的愛情故事很多,而偉大的,為人稱頌的,差不多都以悲劇收場。梁山伯與祝英台,羅密歐與茱麗葉,唐明皇與楊貴妃,阿伯拉與哀緑綺思,… 是愛情不悲苦,便不能稱為偉大?是愛情太順利,便不顯得它的難能可貴?還是偉大的愛情多反叛,不容於社會?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生離死別,正是這許多情人的寫照。 阿伯拉與哀緑綺思活於九百年前的法國。他們經歷了偉大悲苦、生離死別的情愛,牽涉當時的政治、社會、風俗、宗教、道德、法律、理智、感情、慾望、… 像小說一般的真人真事,曲折離奇,引人入勝。讀千年前的舊事,如在眼前。其人性心理,愛憎恩仇,複雜多變,猶如今人。以古鑑今,可趨吉避凶。 他們留下的部份情書,既哀怨纏綿,又思辨深遠。「沒有一部比這個更為沈痛、哀艷、悽慘、純潔、高尚。」(梁實秋語) 一起來讀情書,說情事。
魯特琴:演奏及分享會 - Franklin Lei 演奏:二零一四年 十一月十五日 -- 鲁特琴是一種撥弦樂器。中世纪到巴洛克時期盛行。十六世紀是它的黃金時代,風靡歐洲宮廷,與古鍵琴、風琴爭一日之長短。鲁特琴音色明亮豐富,曲調古雅醇厚。Franklin 生長於香港,中學時期沈迷電結他,到美國習電機工程,但念念不忘音樂,鍾情古典結他,也開始研習魯特琴與早期音樂,之後更到德國深造魯特琴,並在世界各地表演。現居美國加州,任職於圖書館,亦繼續作魯特琴演奏。是日 Franklin 作魯特琴演奏示範,並於演奏後與參加者分享他學習與演奏魯特琴的種種經驗和心得。
李超鵬的藝術世界 (3) [大自然.之外] - 王韵琳主持:二零一四年 十一月二十九日 -- 王韵琳與我們分享她觀看李超鵬畫的感受和心得。她暫充導賞員,帶領我們走入畫家的世界。本節介紹他近年的藝術。 二零零七年,李超鵬的第二本畫集出版,題為《復得返自然》。他「上下求索」多年後,決定歸依「大自然」。他這樣描述他的「回歸」:「要擺脫這可悲困境,要回復內心的樸實和平,要尋找失去了的喜悅,最容易、最有效、最澈底的辦法便是歸返自然,放棄<萬物之靈>這名不符實的虛榮,抹去自己比別人重要的假像,走入樹林和花鳥在一起,感受他們毫無機心,自自在在的生命,重新學習做人的大道理。沒有什麼榮耀,沒有什麼富貴,沒有什麼奢求,只見無千無萬的生靈在切切實實的生活。歸返自然,大人物可以熄滅捨我其誰的氣焰,小人物可以在諸多創傷中得到無微不至的撫慰。」《復得返自然》序
心經:二零一四年 十二月十三日 -- 心經全經二百六十字,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但文簡義豐,博大精微,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佛教徒經常唸誦心經,據說功德不可思議。功德難說,我們只滿足於了解、分析、討論短短的經文,希望能加深我們對「空」這個概念的認識。如果承認萬事萬物都是「空」的,會不會令我們變得消極、空虛起來?西方哲學裡的「虛無主義」是否和「空」有點共通?《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中國古代飲食文化漫談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五年 一月十日 -- 本講分兩部份,上部份概述中國的飲食文化發展。下部份則介紹幾本古代食經,從中可見古人對飲食的要求。
尼采:上帝已死 - 江祈穎 黃運茵 主講:二零一五年 一月二十四日 -- 尼采為德國天才哲學家,精通語言學及神學,同時也是詩人,藝術家。著作甚豐,徹底探究人生終極問題:生命、心靈、真理、宗教、道德,對後世的精神分析、存在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產生極大影響。本講介紹尼采的生平、思想,糾正一些對他的誤解,並以歐洲文化及基督教批判為背景,淺談尼采「上帝已死」的真義。「上帝哪兒去了?讓我告訴你們吧!是我們把他殺了!是你們和我殺的!咱們大伙兒全是兇手!」《快樂的科學》
沙洲宇宙 – 攝影心得 - 張德成 主講:二零一五年 二月七日 -- 配合張德成的攝影展覽。攝影家介紹拍攝這輯照片的緣起、經過和聯想。 照片攝於沙灘海潮之間水退時候。隨著海水的退潮,經常產生不斷改變又饒有趣味的圖案,同時沙粒之間的水分也反映著不同角度的陽光。這些光,影,圖案,沙與水,引發攝影師對不知名神秘宇宙星球的幻想。「一粒沙裡看世界,一朵花中看天堂。」《布萊克詩》
綠色世界(1):環保的前因後果 - 王韵林 主講:二零一五年 二月二十八日 -- 地球病了,已病入膏肓。迷信經濟增長的權勢之士還要我們多消費,多製做垃圾,多破壞已經瘡痍滿目的地球。當務之急,我們須要好好了解《保護環境》的來龍去脈和迫切需要。請來參加雨施舍舉辦的《緑色世界》講座系列,聽聽談談。第一講溯本求源,介紹環保概念的起源和思想方法。環保其實相對地是新事物,是工業發達和人口爆炸的產品。無孔不入的工業和直線上升的世界人口令大自然面目全非,大自然的創傷轉令我們身心俱疲。我們急切須要停止繼續破壞地球,須要過點比較緑色的生活 — 淡緑深緑隨意。「只有當砍伐了最後一棵樹,污染了最後一條河,捕捉了最後一尾魚,你才會發覺:金錢不可吃進肚裡。」(克里人預言)
綠色世界(2):能源 — 需求與政治 - 王韵林 主講:二零一五年 三月二十一日 -- 地球病了,已病入膏肓。迷信經濟增長的權勢之士還要我們多消費,多製做垃圾,多破壞已經瘡痍滿目的地球。當務之急,我們須要好好了解《保護環境》的來龍去脈和迫切需要。請來參加雨施舍舉辦的《緑色世界》講座系列,聽聽談談。第二講談能源。能源是寶貴資源,衣食住行無一不要能源,而當今仍以石油為主要能量來源。沒有油的國家要花很多錢買油;許多產油的國家則靠賣油為國家收入主要來源。於是亂由此起,為追逐最大的利益而鉤心鬥角。大家都似乎忘了他們與地球母親相依為命的親密關係,為了追求經濟增長,拼命的消耗包括石油核能煤能等種種能源,製造污染。 還有一線希望:石油之外,有水能、太陽能、風能,… 用粟米產品代替電油行車,行嗎? 「為甚麼我們沒有把太陽能好好地發展起來? — 只因石油大亨不是太陽的老闆。」(拉爾夫 · 納德)
游於是乎始(十三)- 幽境上高地 - (影像分享) 二零一五年 四月十八日 -- 上高地(Kamikochi)位於日本中部的「日本阿爾卑斯山脈」,是四面環山的美麗幽靜小盆地。不太高,海拔1500米。不太大,縱十公里,橫一公里,可從高山市或松本市前往。 古時稱上高地為「神鄉地」或「神降地」(kami = 神),好山好水適宜眾神居住。 上高地全面禁止私家車進入,以保護原始的自然環境。 山巒高聳,樹林幽翠,池淵清冽,鳥雀鳴囀,「別有天地非人間。」
綠色世界(3):糧食 — 生存與公義 - 王韵林 主講:二零一五年 四月二十五日 -- 地球病了,已病入膏肓。迷信經濟增長的權勢之士還要我們多消費,多製做垃圾,多破壞已經瘡痍滿目的地球。當務之急,我們須要好好了解《保護環境》的來龍去脈和迫切需要。請來參加雨施舍舉辦的《緑色世界》講座系列,聽聽談談。第三講談糧食。缺少食物,難以生存。我們居於香港,食物從四方八面來,供應源源不絕。但從整個世界看,情況便不那麼樂觀。全球有八億人或是挨餓,或是沒有足夠的食物以維持健康有為的生活。其實,糧食的生產原是足夠全人類享用的,只不過許多地方實在窮得買不起食物,而富裕國家又浪費太多寶貴的資源。 但是,食物價格不斷上升,代表供求開始失衡,發展趨勢令人擔憂。人口增加,地下水流失,氣溫上升,政經因素,… 都會令穀物收成減少,食物分配不足。 地球是脆弱的。地球的資源有限,不足以維持人類的高消耗。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漢書)
故事裡的故事 — 《一千零一夜》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五年五月九日 -- 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也譯作《天荒夜譚》,成書於十三至十六世紀,卷帙浩繁,其中如「阿拉丁神燈」、「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仙巴歷險記」等膾炙人口,傳誦幾百年仍不衰。這套奇書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如何流傳?與中國有何關係?本講座將淺談一二。
綠色世界(4):垃圾與回收 — 物盡其用,何必當初? - 王韵林 主講:二零一五年 五月二十三日 -- 地球病了,已病入膏肓。迷信經濟增長的權勢之士還要我們多消費,多製做垃圾,多破壞已經瘡痍滿目的地球。當務之急,我們須要好好了解《保護環境》的來龍去脈和迫切需要。請來參加雨施舍舉辦的《緑色世界》講座系列,聽聽談談。 第四講談垃圾與回收。垃圾是要扔掉的廢物,包括家居、商業、工業所產生的無數廢物,有固體的、液體的、氣體的,包羅萬有。人每天過活,不能不衣、食、住、行,不能不從事種種文化、經濟行為,都需要消耗許多資源,亦因而製造許多垃圾。不能回收的垃圾便要送往堆填區或焚化爐,都會污染大地。 堆填好,還是焚化好呢?當然兩者都不好,只有那一個方法較壞。最好還是少消耗資源,少製造垃圾。細心想一想,便會發覺我們所需不多,許多產品購回來,沒有好好地用,便浪費掉了。也許,我們只為了自我感覺良好,要擁有許多東西,而中了生產商的推銷大計。 不錯,多生產,多消費,可令經濟旺盛,但我們的地球又能否受得起經年不絕的蹂躪呢? 「人把原料變成商品,然後把商品變成垃圾。」(赫爾曼・戴利)
氣功與健康 - 馮志強主講:二零一五年六月六日 -- 被稱為「智能氣功」的,是由中國中西醫副教授龐明老師揉合多家古代功法創编而成,已歷三十年,傳至東南亞、歐美、加拿大等國家,在國内功法中地位甚高,曾在國内各大醫院和科學院作測試、實驗。 第一步功「捧氣貫頂法」 是治病健身的基本功。其特點是「意與氣合」、 「以意引氣」、 「内氣外放」、 「外氣内收」。 此功法是行之有效的採氣和聚氣方法,促進人與大自然間「氣」的聯繫。 講座由馮導師示範並解說氣功如何促進健康。歡迎有興趣人士參加。
綠色世界(5):善用廢物 - 工作坊 - 王韵林 主講:二零一五年 六月二十七日 -- 垃圾,真的只能是垃圾嗎? 家中滿目都是要丟掉的東西,周圍充滿好像沒有什麼用處的廢物。其實,「廢物」許多時候不「廢」,表面是垃圾的東西,只要加一點創意,便能物盡其用。王韵琳將會舉出很多例子,把明明是要丟進垃圾桶的東西,搖身一變,做出既美觀又實用的物品。 參加者也可把自己「轉廢為用」的經驗與大家分享,趣味無窮。歡迎各年齡朋友參加,共聚一堂,介紹自己怎樣從要棄掉的東西做出充滿創意的小玩意。 「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莊子・知北遊)
唐傳奇小說中的奇女子(1):二零一五年 七月十一日 -- 在我國三千年的歷史中,唐朝是個社會規範比較寬鬆的時代,尤其是在女性地位方面,更是歷朝之冠。她們在行動上多一點自由,在政治上也比較多一點參與。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真正擁有君權的女皇帝。 但畢竟那還是一個封建封閉的社會,生活上的一些解放並不能打破男尊女卑的傳統,也不能破除門第的桎梏。文學可以補不足,理直氣壯地走在社會變遷的前面。 唐代的傳奇小說,定下「小說」這種文體的規模。當中很多都涉及愛情與女性,而很多女性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打破傳統,勇敢機智。我們就名之為「奇女子」吧。 就說一些奇女子的故事:崔鶯鶯、霍小玉、紅拂女、... 「閱天下之人多矣,無如公者。絲蘿非獨生,願托喬木,故來奔耳。」
顧城:美麗的新詩,哀婉的故事:二零一五年 七月二十五日 -- 顧城別名「童話詩人」,他創造了一個不屬於這世界的國度,風格純雅,造境夢幻。 一般人認識他卻是從一樁新聞開始的。有人說,他殺死了他的妻子然後自殺。也有人說,他用斧頭傷了她,因傷而亡。那天是一九九三年十月八日,於新西蘭激流島。 愛情可以帶來歡樂,可以帶來苦痛,也可以帶來毀滅。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遺棄廣東話,十分可惜:二零一五年 八月二十二日 -- 廣東話歷史悠久,從古代「雅言」演變而來。中原「雅言」就是官話,語調發音高雅,至唐宋發展至最高峰。唐詩宋詞都特別注重字詞的音調。因為民族遷徙,中原「雅言」落戶江南、嶺南。落戶嶺南的便與原住民的語言合成「廣東話」,而原來的中原地方便混雜了北方少數民族的語言。 自南朝起,漢語便類列了平上去入四聲,後成為唐詩宋詞的重要元素。廣東話保存古音,也保存了四聲,所以用廣東話讀古代的詩詞歌賦,得心應手,抑揚頓挫,令人搖頭擺腦,投入當日詩人意趣。以普通話唸古詩文,是不容易達到這個效果的。我們的中小學,怎可以拋棄廣東話,用普通話教國文? 本講略涉及廣東話的歷史,很多我們以為是廣東俗話的,原來是古代的雅言;也談四聲,和普通話的四聲作一比較,並信手拈來唐詩宋詞作實際例證。
伊斯蘭的世界 : 二零一五年 九月十二日 -- Professor Essy Baniassad 主持
唐傳奇中的奇女子(2):二零一五年 九月二十六日 -- 上次一起分享了《霍小玉傳》和《鶯鶯傳》,故事感人,文筆美妙,都是悲劇收場,其中霍小玉更以死明志。其後《霍小玉傳》發展為明傳奇《紫釵記》,鶯鶯傳發展為元雜劇《西廂記》,都以大團圓結局,皆大歡喜。是徇觀眾要求嗎?另一種唐傳奇《李娃傳》則罕有地是一個喜劇。故事曲折離奇,峰迴路轉,引人入勝。文士與娼妓歷盡滄桑,竟終成眷屬。概是社會大眾對不合理制度十分不滿,雖然社會不易改變,但在小說裡建立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理想世界還是可行的。 父子之愛,男女之愛是否毫無條件的?隨著故事開展,細看它們怎樣因應客觀形勢而變化。古今相隔千年,人性依舊。 作者白行簡為白居易之弟,文筆優美。「男女之際,大欲存焉。情茍相得,雖父母之命,不能制也。」
武昌起義始末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五年十月十日 --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湖北武昌新軍發難,揭開辛亥革命的序幕。論實力,革命軍其實非清軍之敵,此次發難亦事出突然。中國近代史就是在陰差陽錯之下展開。
世事如棋(1) - 馮以浤主講: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 馮以浤說:「象棋是我的興趣和強項。」他的強項其實不止於象棋,橋牌、乒乓球、攝影、 … 都是他的強項。令人嘆為觀止的,他不但興趣多多,數十年來的人生經歷更是多姿多彩。他永遠以「精益求精」、「永不言敗」的精神處理他所遇到的「世事」:社會、朋友、學生、健康、... 他會娓娓道來他拿手的「棋」,叫我們認識多一點這古今中外歷久常新的文娛活動。他會講棋史:圍棋與象棋,棋為何稱「象」,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 還會談談有趣的棋局。他也會告訴我們,文人雅士固然喜歡下棋,連皇帝與國家元首都是棋迷。 「坐言起行」是馮以浤的座右銘。「齋」講無憑,不如「來真的」橫車躍馬。歡迎聽講者與寶刀未老的馮以浤對弈。中國象棋、國際象棋都可以。他在唸中學賣物會上已曾擺下象棋攤檔,殘局戰無不勝。我們來聽他的棋話,也一定能分享他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哲理。 「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宋 僧志文《西閣》
早期結他: 演奏及分享會 - Franklin Lei 演奏及主持討論:二零一五年 十一月十四日 -- 早期維也納結他由鲁特琴演變而來,自十九世紀初,不斷改良,發展成今日的古典結他。十九世紀初,朱利亞尼 (1781–1829) 為當時最負盛名的結他作曲家和演奏家之一。Franklin 生長於香港,中學時期沈迷電結他,到美國習電機工程,但念念不忘音樂,鍾情魯特琴與古典結他,也研習早期音樂,之後更到德國深造魯特琴,並在世界各地表演。是日 Franklin 用他的1811維也納結他演奏朱利亞尼等作曲家的作品,並於演奏後與參加者分享他學習與演奏魯特琴、古典結他的種種經驗和心得。
世事如棋(2) - 馮以浤主講: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 馮以浤繼續談棋。上一講談了各種棋的起源。圍棋是國粹,各類象棋,包括國際、中國、韓國、日本(將棋)等都源於印度。本講繼續把各類棋作比較,並談各種象棋演變的歷史,例如國際象棋把士、象變為皇后、教士,當和歐洲中世紀晚期時的政治局面有關,變為皇后、教士後,作戰能力大大提高,攻擊的時間多,保護皇帝的時間少。 也談及棋史上的逸事趣事,當中牽涉皇帝元首、名人雅士。拿破侖、文天祥都是下棋一流高手,在戰場上也是運籌帷幄的大將! 「一去無還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將軍。」清 劉墉《詠象棋》
蘇東坡:生於憂患,死而無悔 (1):二零一五年 十二月十二日 -- 蘇軾是中國士大夫的楷模;他摸索到一種融和儒佛道的人生哲學,進退有度,得志時盡量替國家人民做好事,失意時享受每一刻窮困潦倒所帶來的樂趣。 不但讀書讀得多而深有體會,寫文章寫來揮灑自如,他辦起事來也十分能幹,無論問題多困難,他都可以乾淨利落地動員各方人手解決問題。林語堂替他作傳,形容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者、黎民百姓的朋友、大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釀酒實驗家、工程師、假道學的反對派、佛教徒、... 」他的政績包括捕蝗、治水、開湖、修堤、賑貧、救孤、救嬰、設置病坊、督製藥劑 … 。 我們會漫談他的一生,加以了解借鏡。多引用他自己的詩文、友朋的往來書信文章、歷史記載、宋人筆記,以求盡量忠於歷史。 蘇軾的一生可說是「變幻無窮」。京官 - 外放 - 坐牢 - 貶謫黃州 - 京官 - 外放 - 貶謫惠州、儋州 - 大赦。本題分兩講,第一講至五十歲離開黃州為止。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 - 赤壁懷古》
蘇東坡:生於憂患,死而無悔 (2):二零一六年一月九日 -- 這一講由離開黃州講起,至被貶嶺南的惠州,海南的儋州。這是他生命的最後十七年。初時在京城官高位重,是一生的最風光期,跟著惠州三年,儋州三年,都在荒蕪的邊地中過著十分窮困潦倒的生活。但他能夠戰勝困難,不改其樂。這需要很高的人格修養,很強的幽默感。 在惠州儋州期間,他雖然以待罪之身,無權無勢,但對自己依舊充滿信心,很快便適應窮途末路的流放生活;而且,仍舊盡一己之力替民眾做事,保持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他寫作極豐,詩詞、書信、筆記都留給我們極多資料,讓我們了解他的境況、感想、願望、 … 「 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大學: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三日 -- 《大學》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原本是《禮記》的一篇,至宋始抽出獨立成篇。相傳為曾參或子思所作。 《大學》是古代求學做人的基本功。古人八歲入小學,「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至十五歲入大學,「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學》包羅了立身行事,修己治人的大道理,所以程頤說:「入德之門,無如《大學》。」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尚戴頭顱思報國──談晚清思想家王韜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 王韜(1828-1897)是晚清中國改革派思想家。他年輕時在上海接觸西方傳教士,對西方文明大為折服,曾協助整理聖經中譯本,更成為基督徒。一八六零年,王韜因與太平天國聯絡而為清廷追捕,逃亡香港,其後遊歷歐洲,並且是第一位在牛津大學演講的中國學者。回港後,王韜創辦香港第一份華文報章《循環日報》,發表不少政論,聲名亦愈盛,且曾應日本維新派邀請訪問日本。一八八二年,王韜回上海定居,直到去世。王韜著作豐富,一生極為傳奇,可談之處甚多。
曾國藩:修養與教子 - 李慧娟主講:二零一六年三月十九日 -- 有人說,曾國藩是個完美的人,也有人說,他是個劊子手。 曾國藩是文人,也是將帥,生於國家遭內憂外患之時。 他以湖南同鄉為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湘軍。同治三年(1864),湘軍破太平天國天京(南京),屠殺搶掠平民,燒毀南京城,平民死傷無數,南京人憎恨湘軍,稱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為「曾剃頭」、「曾屠戶」。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曾國荃怕報應,有悔意,寫信給曾國藩。曾國藩竟然回應「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為悔?」 但曾國藩靜思自省,勤儉節約,思想開明,注重實際,用人唯才,賞罰分明,立德立言立功,真的接近一個完人。 梁啟超指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澤東曾說「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 蔣介石對曾國藩亦推崇備至,以曾國藩的方法治國治軍。 他的修為達至甚高境界,教子又如何? 他有二子曾紀澤,曾紀鴻。
中庸: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 《中庸》原本也是《禮記》的一篇,至宋始抽出獨立成篇,成為《四書》之一。相傳為子思所作。 《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篇章,... 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 … 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朱熹語),是做人的「中道」與「常理」。孔門之仁、義、禮、智、信盡在其中,而以「誠」一以貫之。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樹葉吹奏藝術(葉笛)工作坊 - 賴德輝主持:二零一六年五月七日 -- 四年前,我們請得年逾八十的詹伍先生來葵里畫廊表演他的「膠片笛」(用膠片代替樹葉),示範之餘,也教我們怎樣製作、怎樣吹奏這小樂器。 四年後,詹伍先生已深居簡出,我們再難邀請他重來畫廊。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年輕的賴德輝受詹先生感染,愛上了「葉笛」,簡直沈迷了,並精益求精,遠赴台灣取經。蒙他應允,來畫廊主持工作坊,詳細介紹這件簡單多變、歷史悠久的樂器。 有機會的話,也許他會開班授徒呢。
西施與王昭君: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 四大美人居首二位的是春秋時的西施與漢朝的王昭君,一個美得沈魚,另一個美得落雁。美得雖然不同,相同的,是她們不是普通女性,都曾勇敢地肩負艱難的政治任務。西施是個深入虎穴的特務,王昭君則是個促進民族和諧的使者。 都獲得了完美的成功。都成了愛國典範,受越人、漢人稱頌。 我們就讀讀古代留下來有關她們的事蹟和傳說,看看歷代文人怎樣評價她們,談論歷史意義,猜測她們的心境。 大概在婦解份子眼裡,她們是男性中心社會把女性物化了的犧牲品。 到時請一聽王君到臨試奏琴曲《昭君怨》。 「可憐青塚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王安石 《明妃曲》)
游於是乎始(十四)— 尺八與古琴 - 吳峻軒主講:二零一六年六月十八日 -- 為追求不一樣的旅行,踏上學尺八的第一步。講者帶著古琴,到京都美山町求學。雪季已過,未有程門立雪。到日本向德國人求學,感受最日本的文化。拿著兩件小眾樂器:中國人不諳古琴,日本人不熟尺八,思考「聖人立象以盡意」,而兩者的音樂似乎都在「尋聲律而定墨,窺意象以運斤」。 既描述往京都郊區的旅行,又介紹在日本的德國高人,更細談兩件小眾樂器,前來聽講必有所得。何況,講者更會為我們用尺八與古琴彈奏小曲!
The Practice of Mindfulness 正念 - Lily Yan 主持:二零一六年七月九日
中國詼諧文學 - 左冠輝主講:二零一六年七月二十三日 -- 林語堂於一九二零年代翻譯出「幽默」一詞,自此幽默不絕。而中國人並無幽默感亦幾成定論。其實大謬不然。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諸子喜以寓言托事,其中不乏滑稽詼諧內容,至漢魏已有笑話專著,其後歷代各有異彩。不過笑話不入中國文化主流乃事實。本講將略作整理,漫談中國詼諧文學之發展。
游於是乎始(十五)— 德國第一峰 :二零一六年八月六日 -- 德國第一峰叫楚格峰 (Zugspitze),不太高,只有 2962 公尺。但風景絕佳,一望無際,懷抱四國,綿綿群山,都在腳下,登楚格而小天下。高處更有神明。峰下小鎮 Grainau 與 Mittenwald,雪山環伺,湖光山色,林徑蜿蜒,民風純樸,少留足以忘憂。旅行家史提夫寫道:「從峰頂南望,我當自己是個指揮家,演奏雪嶺交響曲,雄偉的阿爾卑斯山脈就在我左右無限展現。」
過去活動照片,見 : Facebook